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百三十九章 曹魏国力 长安异动

糜旸将城外大军的指挥权交予张南,而他自己则在冯习完全控制武当城之后,领着亲军进入了武当城中。

虽然为了控制武当城,一部分汉军开始入驻武当城中。

但是糜旸并没有让全部的汉军都进入武当城,他在城北依然留下万余大军在外拱卫着武当城。

在有足够兵力的时候,城外留下一支大军与城池互为犄角是有必要的。

当糜旸领着亲军入城之后,他问延平的第一件事便是:「城中粮仓何在?」

在糜旸的询问之下,延平立马就带着糜旸来到了位于武当城东的粮仓之处。

重要的城市中,基本上都会有着粮仓的存在。

古代储粮之所,有廪、囷、京及窖、窦等。

虽然名称不一样,但用途都一样,都是用来存放粮食的地方。

其中,廪、囷、京为地上建筑,窖、窦位于地下。

武当县位置紧要,乃是拱卫南阳郡的西大门。

因为武当县在军事上的战略意义,所以虽然武当城的规模并不大,但是在这里却建有四座粮仓。

目前是延康元年九月,正是渐渐进入秋收的月份。

早在八月时曹仁针对汉兴郡的军事行动就已经开始,所以按道理来说,目前粮仓中应该并无多少存粮才是。

但是这种情况,只属于南方的诸侯刘备与孙权,北方的曹魏势力却没有这种限制。

刘备与孙权合起来的地盘虽然很大,但他们的地盘大多都集中在长江的南方,所以他们地盘中的农作物大多以水稻或者小麦为主。

而对于曹魏来说,作为华夏文明起源的黄河流域,就在他的势力范围中。

在黄河流域周围,是非常有利于种植粟米的。

粟米,就是后世的小米。

古人常有五谷一说,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,最主要的有两种:一种指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;另一种指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。

而五谷中的稷指的便是粟米。

随着华夏历史的不断变迁,作为中国人主要食用的农作物亦随着时代而在不断改变着。

但是在两汉时期,北方华夏子民作为主食的农作物便是粟米。

粟米之所以能成为北方华夏民族的主食,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。

粟米耐旱耐贫,产量稳定,是水稻发展起来以前,古代中唯一呈现盈余状态的谷类作物。

《论衡·率性篇》中记载